做了1-2年运营之后,究竟是深挖井,在一个方向上深入,还是应该展开,去做更多事情,让自己对运营的理解更全面和宽泛。
有个运营同学,提到了自己做了1-2年运营之后,就很困惑,觉得这时期的自己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往下去走职业生涯,究竟是深挖井,在一个方向上深入,还是应该展开,去做更多事情,让自己对运营的理解更全面和宽泛。
换言之,困惑的是:我应该做精还是做广。
很多人担心,如果自己选择做精的路线,万一市场的需求有了变化,自己会不会直接就丧失了竞争的机会;那如果自己选择做广的路线,是不是会变成什么都懂一些会一些,但是可能都稀松平常。这个顾虑,在我看来是杞人忧天。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里可能是因为对运营的理解存在了一个误区导致的。
我最早去划分运营的工作内容的时候,我说运营有3件事儿: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
其实这些是运营的工作内容,但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结果,是很多公司和运营人员把这三个工作内容当成了职位甚至是发展方向。
这就有点尴尬了。
因为不管你的职位是叫内容运营、活动运营,还是用户运营,你都会涉及这三方面的工作。
- 不知道用户是谁、爱看什么,你怎么去撰写、编辑,甚至推荐内容呢?你怎么知道一个内容生产出去,能带来多大的效果,又如何体现在拉新、促活、转化的各个环节呢?
- 不知道用户属性、利益点,你怎么去设计活动呢?活动的主题、规则,都是文案,你怎么写呢?
- 不会写文案,不会做活动,就算你是个用户运营,你也不可能只盯着用户画像、用户分层去做啊,而且也没法做啊,用户喜爱什么,权益池怎么构建,什么时候推拉新的活动,对谁推,你不是一团乱麻吗?
- 新媒体不等于编辑,所以除了写稿,你还得和用户互动,还要想办法做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你的媒体号,否则老板问你阅读量和粉丝数,你咋回答呢?
- 社群运营也不仅仅就是群管理,你得善用工具,还要想办法裂变出更多的社群,还要去维持群的活跃度找话题,所以,并不是简单的会和用户交流就结束了对不对?
另外,不管做什么运营工作,数据洞察都是基本功,你不可能指望离业务远的BI去告诉你运营策略如何做,策划方案如何落地吧,所以该做的分析,该从数据中做的洞察,你还是得自己来啊。
所以,我非常好奇一个词叫全栈运营的是个什么鬼,我也曾经吐槽过这个名词。
运营本来不就该是什么都会的吗?除了写代码可能是个相当高的要求之外,出图、文档,本来就应该是可以完成的工作呀。当然,可能水准有高低,但具备这项技能本身的要求不能说高吧。
吐完槽,回到问题本身,作为一个运营,尤其是1-2年的运营,究竟怎么升级打怪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说过不止一次,只是可能大家并没有那么在意。那么就深入的再说一次。这个答案其实就是三个步骤。
- 1、准备一个本子
- 2、每天记录你做了什么工作,为了什么目的,设计了什么目标,你做的动作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决策,今天的数据表现是证明你之前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如果是对的,你获得了什么,如果是错的,你打算如何优化,持续记录。
- 3、坚持半年到一年,再把这个本子从头到尾捋一遍。
我相信你如果坚持,最短半年,最长1年,你不用翻这个本子,都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这个答案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不断的强迫你去记录和复盘并且强迫你反复的输入和输出自己的运营决策和对应的效果以及随之而来的改进。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拘泥于是做精还是做广,只要坚持做事情就可以,而且不用担心踩坑,踩到坑是好事儿,因为一个好的运营,一定犯过无数刻骨铭心的错误,否则他不会建立起完整的运营观,也不会拥有风险意识。一个没有风险意识的运营,未必不是一个好运营,但一定是一个有缺陷的运营。
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就这样。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 张记杂货铺 ),本文观点不代表壹伴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壹伴君处理。
原创文章,作者:壹伴助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iban.io/blog/8664